鍵盤-木琴
上傳者 │類別: 打擊家族│07, 18, 2011
木琴(或稱“巴拉風”balafon)是一種擊奏體鳴樂器。主要流行於東南亞、非洲和中南美洲民間的旋律性打擊樂器,並廣泛見於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區。木琴的基本結構是以若干不同長度的音條按鋼琴的黑白琴鍵那樣排列成兩行。木琴產生於14世紀,音域為3個半到4個八度。多用於獨奏,但需要其他樂器(如鋼琴、管弦樂隊等)來伴奏方能襯托出其獨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擊奏體鳴樂器。主要流行於東南亞、非洲和中南美洲民間的旋律性打擊樂器。木琴的基本結構是以若干不同長度的音條按鋼琴的黑白琴鍵那樣排列成兩行。優良的木琴常用熱帶的紅木和花梨木等硬質材料製成。演奏者雙手執一對球形頭的琴槌敲擊,可發出音階半音。槌頭的軟硬影響音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木琴通常有一組固定在木條下面的金屬管,起共鳴的作用。木琴的音域從中央C向上有3~4個八度,實際音高比記譜高1個八度。另外一種木琴是橫排式,音條分4行排列成梯形,槌形似一把長柄勺。最早用5條草束墊在音條下放在桌子上演奏,故成草墊木琴,在俄羅斯和東歐流行。木琴的起源最早在14世紀的非洲和爪哇的樂隊中被發現,16世紀的歐洲被使用,但僅用於特殊效果。直到19世紀中葉,它主要是作為一件新奇的樂器由表演者用於音樂會上,很少在其他地方使用。不過,各種精心的改進使其在調音和音質方面更好。.
木琴是以雙手持小硬頭槌或軟頭槌擊奏發聲。用硬頭槌擊奏時,能發出木質、堅硬清脆、餘音短、穿透力很強的聲音,很適合演奏各種形式的音階、琶音、滑音、顫音、滾奏音、雙音、跳進甚至遠距離跳進的技巧性的樂句。木琴能用很快的速度演奏,可自如地控制強弱變化。木琴在樂隊中常被運用於輕鬆、活潑、歡快、詼諧、幽默、怪誕的音樂段落中。
19世紀後半葉,它進入大多數交響樂隊的打擊樂組,第一次是由法國作曲家C.聖-桑斯在他的《死之舞》中首次使用,用來表現骨架的搖動聲。大多數20世紀的作曲家都使用過木琴,如G.馬勒的《第六交響曲》,R.斯特勞斯的《莎樂美》和D.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五交響曲》、《第二爵士組曲》等作品。